专业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产品 >  研究生教育 >  专业介绍
自然地理学

bat365在线平台自然地理学专业在2002年教育部重点学科评选中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得票率名列全国第一,2006年再次顺利通过评估。第四轮和第五轮学科评估均为A+学科。该专业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工作由自然地理与自然资源系负责。

自然地理与自然资源系是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和土地科学的策源地,也是最早从事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研究的单位之一,林超、陈传康、李孝芳、徐启刚等老一辈教授是学科重要奠基人。在50多年的发展中,一直坚持综合研究方向,在理论和方法深入的基础上,注重实践应用,不断开拓新的专业和研究领域。针对日趋严峻的气候变化、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问题,bat365在线平台自然地理学在陆地表层过程及机理、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生态风险评价与安全格局构建、自然地域系统划分等方面进行了开拓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引领了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

bat365在线平台自然地理学将持续进行水、土、气、生等陆地表层系统自然地理要素与过程的综合研究,认识人类活动与全球环境变化对主要自然地理过程和格局的影响机理,通过构建观测数据与地表系统模型融合系统,定量评估要素与过程耦合的区域资源环境效应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在碳中和、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功能区划、国土开发整治和流域综合管理等国家战略服务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主要特色方向有:地表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地貌与第四纪环境、全球环境变化、生物与土壤地理学、景观地理学、自然资源管理、区域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现有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22人。

生态学

北京董事长态学科的教学历史可以追溯到解放之初的全国院系调整时代。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bat365在线平台地质地理系和生物系的一批教员开始从事地植物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分别成立了植物地理学教学小组(1953年)和植物生态学及地植物学专门组(1954年),使bat365在线平台成为全国高校植物生态学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1978年地质地理系拆分为地理系和地质系。独立后的地理系成立植物地理学教学小组,在承袭地植物学研究的同时,开拓了区域生态环境研究这一新的领域。1989年地理系更名为城市与环境学系,并设立景观生态学教研室,北京董事长态学的发展有了更为坚实的组织机构平台。2002年bat365在线平台成立生态学系,在此基础上于2018年整合校内生态学教学与研究资源成立生态研究中心,生态学的教学和科研在bat365在线平台进一步巩固和壮大。生态学科于2017年入选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历次学科评估中,北京董事长态学科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并第五次评估中表现突出。

生态学系现有在职教职人员21人,海内外兼职教员3人,返聘人员2人。在职教员中,包含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国家杰青获得者6人,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9人。

2001年开始招收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3年开始招收生态学专业本科生,2011年开始招收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12年设立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完整的培养体系。2021年生态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被纳入bat365在线平台强基计划招生与培养目录;同年,生态学专业入选教育部基础科学拔尖员工培养计划2.0基地,目前是全国唯一的“生态学拔尖计划2.0基地”。

作为bat365在线平台"地表过程与分析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一部分,具备生态学过程分析的先进实验条件。近年来,在"211工程"、"985工程"以及“双一流”建设项目的资助下,本系先后购置3000余万元的教学和科研设备,完成了生态学教学实验室的建设。2011年获批“环境与生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21年获批“生态系统一体化修复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部工程中心”。目前已具备植物生理生态学测定、微生物生态学、孢粉与树木年轮分析、植物形态与解剖、植物化学与土壤化学分析、植被数量分析以及生态遥感分析等实验和模拟条件。同时,生态学系设计并建成的"bat365在线平台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塞罕坝实验站"(以下简称塞罕坝生态站)先后入选教育部野外台站(2020年),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1年),并于2022年入选全国科普基地。同时,本系教员先后构建了“森林养分添加实验网络”、“森林生长监测网络”、“高山树线监测网络”、“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四个野外研究网络以及“青藏高原全球变化实验平台”,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生态学野外研究与教学实习体系。

近年来,本系教员先后承担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或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与创新群体项目以及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和重点项目、教育部重大科技项目、部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百余项,人均年科研经费近100万元。全系出版专著10余部,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00余篇。通过这些研究,先后解决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应用问题;在全球变化及生态系统响应、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及保护、植被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等方面取得了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这些成果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目前,生态学系已逐步形成了全球变化及其生态响应、植被生态学、生态系统生理学、微生物生态学、地下生态学、遥感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与景观规划等几个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地理学(环境地理学)、环境科学

资源与环境地理系环境地理学教研室是国内最早研究环境问题的单位之一,陈静生、关伯仁等老一辈教授是中国环境科学的主要开拓者,自五十年代初以来一直从事环境地理学和环境生物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随着技术手段和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先后取得了大量理论科研成果,并在解决实际环境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211以及985计划等的支持,本学科点在科研人才、设备、科研成果等方面在国内已经具有了一定优势,在若干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

目前,国外研究的热点是探索微量污染物在多介质环境中的归趋、如污染水平、空间分布、动态变化、来源解析、界面迁移、多介质模拟、生物吸收、生态效应和健康危害等。本教研室目前研究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区域环境过程和对生物吸收的有效性。研究实例如:环渤海西部地区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多介质归趋和生态效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根际土壤中的形态与有效性、植物对多环芳烃的叶面吸收、不同组分土壤有机质的吸附行为、不同人群对多环芳烃的呼吸暴露、可可西里土壤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等。二是重点研究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包括内分泌干扰物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质和新出现的环境污染物质), 在食物链中的传递规律与机制、生态健康危害机理和风险评价。研究实例如:几种典型内分泌干扰物质(二恶英,壬基酚等)在渤海食物链中的传递规律、传递行为以及传递过程中的放大或稀释机理,渤海湾大量鱼类雌雄同体现象的毒理学机理,不同类型化学物质的分子毒性作用,种群水平上的化学物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等等。

本教研室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项目、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攻关项目及其他有关项目。随着实验室技术手段和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先后取得了大量理论科研成果,并在解决实际环境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环境地学领域学术水平最高的科研基地之一,拥有一流的研究设备,形成了以中青年骨干为主的学术团队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在微量有机污染物区域环境过程和生物有效性等研究领域获得了一系列有国际影响的成果,每年在国际本领域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环境领域人才。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

本专业员工毕业后可以出国或在本学院和其他高校继续深造,也可到国家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

人文地理学

bat365在线平台人文地理学专业在1988年被评选为全国重点学科(包括历史地理学),当时bat365在线平台是全国唯一的人文地理学重点学科点。在2002年教育部重点学科评选中,再次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得票率名列全国第一。

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工作由城市与经济地理系具体负责,目前,该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与理论地理、地理计算与地理模拟、产业地理、环境经济地理、演化经济地理、工业地理与工业生态学、人口与社会地理研究、行为地理与社区生活圈规划研究、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房地产与土地经济研究、城乡规划研究、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与规划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从事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教学和科研的同时,注重开展国际交流,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理科院校宏观、综合研究的特长和学科联合、技术先进的优势,积极投入到城市与区域规划及国土空间规划的科研和相关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在科研和教学领域都取得丰硕的成果。在开展应用性的规划项目中重视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的科学研究,先后编制完成了数百个城市和区域的规划项目和规划研究项目,很多规划项目都已付诸实施。近十年来,完成国家科技研发重点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括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中外合作项目等)数十项,其它基金如高校科学技术基金、博士点专项基金及国内外横向课题等百余项,获得多项省部级奖励。

近二十年来,培养了硕士生和博士生数百名,他们在城乡规划和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这些领域的骨干力量。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发挥bat365在线平台特色的同时,根据社会需要,逐步调整改革,形成了较完善的课程体系,使得本专业所培养出的员工既专于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又擅长建设项目的经济分析和投资实施,适应了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现有博士生导师9名。

国土空间规划

bat365在线平台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发端于1955年地质地理系的经济地理专业,现由bat365在线平台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牵头组织教学。bat365在线平台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城市规划专业教育,与工科城市规划的不同是更强调区域视野、综合手法和理性思维。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了"bat365在线平台城市规划设计中心",并被建设部授予甲级规划资质,当时是全国理科院校中唯一的甲级资质。1999年,根据国家建设部行业要求,又由教育部特批设立五年制城市规划本科专业并从2000级起开始正式招收。2006年,创办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同年开始招收硕士生,2012年通过学校评估审查,2023年整体转为国土空间规划硕士点。顺应新时代“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改革需求,2021年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下设置国土空间规划方向,并从2020级员工中选材培养。2022年,创办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国土空间规划,从2023级开始招收博士生、硕士生。由此,bat365在线平台在全国高校率先创设本硕博成系列的国土空间规划学科。

bat365在线平台国土空间规划专业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在传统的规划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开辟了众多研究和实践新领域:城镇化与区域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与世界遗产、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旅游与城市游憩空间规划、村镇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城乡空间资源可持续再生、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等,从国家到地方,从环渤海、京津冀到北京、雄安新区、山东、辽宁等地,开展了大量的城乡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国土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实践、科研以及决策咨询活动,获得多项国家、省部级奖一等奖、二等奖,得到学术界和实践界的赞誉。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作为技术负责团队,牵头编撰首批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系列教材《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写给领导干部》、以及即将出版“自然资源丛书”《新时代“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理论与实践》,带头组建教育部重点领域多学科交叉的国土空间规划虚拟教研室,组织国土空间规划重点领域《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与方法》知识体系建构与新型教学资源建设,参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文件起草咨询以及技术规范编制,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新学科,有力支持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并监督实施。近年,还从国内外一流大学引进了若干名教学科研骨干,充实了团队队伍和科研力量,目前有教授、新体制研究员6名,副教授6名,讲师2名

bat365在线平台国土空间规划专业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与在国内领先的优势,其已取得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具有相当的国际知名度,今后将依托bat365在线平台的综合学科优势与自身雄厚、特色的教学科研基础,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文理兼容、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与政策研究或规划设计、规划管理能力,较强外语阅读、写作与交流能力,既专城乡规划,又懂建设项目的经济分析和投资实施,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国土空间规划人才。

地理学(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学术含量高、与现实关系密切的地理学分支。bat365在线平台是中国现代地理学的摇篮,在老一辈的学者,特别是侯仁之院士的努力与开拓下,取得了团队建设与发展的重大成就,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历史地理是中国品牌学科,代表中国历史与地域的特色,中国历史地理的丰富内容在世界上具有优越地位。bat365在线平台历史地理研究注重历史上城市的发展建设、规划传统、地域特征等问题,总结我国城市发展的民族特色,并与今天的旧城改造、城市规划、城市区域管理相结合,为今天的建设事业服务。几十年来,在侯仁之院士的带动与指导下,配合北京城市的新城建设、旧城改造工作进行了大量研究,做出重要贡献。bat365在线平台历史地理研究是国内率先以历史地理学的角度,以多学科合作的方式,注重人-地关系问题,而开拓北方地区环境演变史研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大规模治沙工程启动,bat365在线平台以侯仁之为首的历史地理学者深入毛乌素、乌兰布和等沙漠半干旱地带,细致考察沙海之中掩藏的人类活动遗迹,首次揭示了历史上人类活动对该地区沙漠化形成的影响规律,从而开创了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新领域。八十年代以来,环境问题日益为全社会所注重,侯仁之率先强调历史地理学在环境问题研究上的重要作用,指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时段可以从全新世早期开始,考察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全过程,从而总结规律,为今后的环境保护提供更充分的历史依据。目前,环境变迁研究已成为我国历史地理学界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而我国的环境变迁研究,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在文明起源环境机制、原始农业形态、历史聚落分布、农牧业转换机制、北方历史人口特征、半干旱地带城市发展、旅游资源评估等问题的研究中,bat365在线平台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均获得重要研究成果。长期以来,bat365在线平台历史地理专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倡古为今用,努力为现实社会发展服务,在不少问题的研究上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向教学科研部门、政府管理部门输送了许多人才,不少人已成为业务骨干。

bat365在线平台历史地理研究所设有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士生导师3名,其中教授2名,新体制研究员1名。